“2020年之前,上汽大通总投资规模将达139亿元人民币。”11月20日广州车展,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秋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。
就在当天,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蓝青松宣布上汽大通企业名称由“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”改为“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”。
“上汽大通改名是我们战略思路的变化。”蓝青松给出了这样的解释,“上汽大通将从一个传统的商用车公司,转变成一个商乘跨界的综合性公司。”业内认为,上汽大通此举是希望通过业务拓展,做大做强上汽自主品牌。
巧合的是,上汽集团旗下的另外一个企业上汽通用五菱(下称:SGMW),也是走的“乘商并举”路线,凭借之前在微型商用车市场的成功,上汽通用五菱正在乘用车市场创造神话。
再造一个“五菱神话”?
“上汽大通的投资主要涵盖产业项目、技术中心、产能扩资,大规模定制化C2B、新能源等项目。”徐秋华表示,这些投资项目的推动,在提升上汽大通原有商用车竞争力的同时,更是为乘用车业务的产能、技术等做准备。
乘用车板块以合资业务为主的上汽集团,商用车板块则主要依托自主品牌。上汽大通仅用4年,便成功跻身轻客市场前三。今年1~10月,上汽大通销量为28113辆,同比增长达83%,海外市场累计销售3574辆,同比增长188%。
不过,如果仅专注于商用车领域,发展空间受限。蓝青松说,虽然相比英国,中国市场大得多,但竞争也在加剧。与4年前宽体客车领域一片蓝海不同,近年来,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到该领域角逐,包括江淮、福建戴姆勒等,该市场也日渐成为竞争激烈的红海。
进入乘用车领域,意味着进入到更大的发展空间。以SGMW为例,进入乘用车领域后,它成功打造了宝骏630、560乘用车系列,销量迅速攀升,特别是宝骏560,10月份单月销量过3万辆,在SUV市场仅次于长城哈弗H6。
“上汽大通未来将不仅专注于商用车,而是将商乘并举,形成宽体轻客、MPV和SUV及皮卡的产品型谱组合,以及传统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两翼并举的技术路线;此外,还将通过智能化大规模产品定制,实现C2B的业务流程,使其成为一个全新业态的车企。”蓝青松这样描绘上汽大通的蓝图。
上汽大通计划于2017年进入到目前炙手可热的SUV市场,这里是自主品牌增长最迅速的区域。数据显示,今年10月,自主品牌SUV实现35.42万辆,同比提升85.0%,占自主品牌总销量的47.7%,接近自主品牌轿车和MPV的总量。
虽然定位不同于SGMW,不过,进入乘用车领域,上汽大通已经有天然优势。在收购了英国轻型商用车制造商LDV技术后,上汽大通选择了高举高打,以乘用车的方式来打造商用车。这也使上汽大通获得了宽体客车制造技术,并迅速追赶上其主要竞争对手依维柯和全顺。
不过,进入乘用车领域,上汽大通同样面临严峻考验。SUV持续热销下,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个市场,包括上汽集团自己,就已经在高、中、低端SUV市场全线布局,而作为后来者,上汽大通是否还有足够的机会,与已取得一定规模的对手竞争?
5年内大通销量要增6倍
实际上,在上汽集团层面对上汽大通“十三五”的要求是,复合增长率达到60%,到2020年,国内市场实现16万辆,海外市场实现4万辆。由于今年大通计划实现销量3.3万辆,这相当于5年之内,大通销量要增长6倍。
“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,商用车将出现结构性调整,这也为大通带来了更多机会。”蓝青松说,上汽大通包括皮卡、SUV在内的新产品,从开发之时起就瞄准海外市场,这里是上汽大通未来发展的新蓝海。除此之外,蓝青松的底气来自于上汽集团的强大后盾。在上汽集团最近一次定增方案中,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50亿元,用于投资新能源汽车、智能化大规模定制、前瞻技术与车联网、汽车服务与汽车金融领域内多个项目。而这些资金和技术都会对上汽大通未来的发展提供支持。
未来五年,上汽大通将把“以客户为中心”转化为“以客户为驱动”,也就是在制造上实现C2B智能化制造,即由客户定义需求,客户在产品研发开发过程中对配置、性能、价格等都参与做决定。蓝青松透露,该项业务将投入36亿元,其中大通自己投入16亿元,上汽集团配套投资20亿元。
随着资金到位,上汽大通还将在新能源、车联网、智能化等新技术上布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