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标题文档
产业动态
建筑材料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产业动态 > 建筑材料
江苏多地尝试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
日期:2015-12-24 字号:【 】 视力保护色:

  快速发展的城镇化,为城市带来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,也带来数以亿吨计的建筑垃圾。来自南京市城管部门的数据,2007年起,该市建筑渣土产生量大幅增加。截至去年,南京建筑垃圾已超4000万吨,俨然有“围城”之势。对建筑垃圾的处置,目前大多采取回填掩埋等方式,占据大量土地资源,对环境也造成严重污染。但记者近期在南京、常州等地采访发现,从建筑垃圾里“找金子”在我省已有鲜活而成功的尝试。

  循环再生混凝土变废为宝

  12月初,记者走进常州武进绿和环保建材公司生产车间,见识建筑垃圾被“点石成金”的生动场景——

  眼前不见粉尘飞扬,耳畔没有轰鸣的噪音,庞大的处理设备在封闭下沉的生产区静默作业。大块废弃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由机器入料口吞入,先打碎,再分筛,筛分出来的骨料根据粒径大小,被送往不同封闭储料区。在绿和公司产品陈列室,摆放着建筑垃圾“变身”后的成品,比如各种再生骨料、免烧砌块砖、透水砖、预拌砂浆和路用无机结合料等。

  “将建筑垃圾通过专门的工艺技术进行分类分级处理,还原为再生砂石骨料进行利用。”绿和公司副总经理杨英健说,生产的各类再生建材,性能均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。由于再生砖石骨料轻质和吸水率高,特别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,价格也比传统产品市场价低出15%左右。

  绿和公司于2013年启动投资建设武进区年处理160万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,去年底顺利投产运营。建筑垃圾在此通过集中收集、统一清运、规范处置和利用,最终转化成各类再生建材产品,综合转化率可达95%,销售收入达1.6亿元。省住建厅城市管理局处长夏明表示,在当地政府推动下,这一项目成为我省首个正规而成体系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。

  垃圾围城再利用刻不容缓

  武进力推的背后,正是“垃圾围城”的压力。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,房屋拆迁与新建工地的建筑垃圾数量激增。常州市武进区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叶青说,“经估算,今后8至10年,武进及周边地区每年拆迁面积达400万平方米,建筑垃圾产生量超250万吨。”

  “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占城市垃圾总量的三到四成。”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今年3月在江苏参加有关绿色建筑的会议时曾表示,“粗略统计,每万平方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,将产生500至600吨建筑垃圾;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,将产生7000至12000吨建筑垃圾,而我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四成。”另据住建部统计,到2020年,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300亿平方米,据此估算,将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接近18亿吨。

  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置已刻不容缓,然而,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。杨英健表示,我国建筑垃圾年排放量达15亿吨,利用率却不到5%。“除了其中很少一部分单纯的建筑垃圾,比如碎石头、砖块等用作铺路外,大部分被无序填埋或偷倒乱倒”。全国当前有20多家专业企业进行建筑垃圾的再利用,主要生产建筑垃圾再生砖。而在发达国家,建筑垃圾利用率普遍在90%以上,日本韩国则高达97%。

  艰难起步多地已先行先试

  夏明介绍说,早在2005年,南京在全国率先展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,进行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铺路试验,并且通过了省主管部门的科研成果论证。但是由于缺少政策推动,加之资金瓶颈,南京的这一尝试遗憾告终。近些年,南京又有一批企业展开相关摸索,目前当地已有10多家企业从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,每年可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约500万吨。

  我省其它一些城市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上也开始迈步。今年10月,苏州相城区一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通过验收,项目占地114亩,年处置建筑垃圾100万吨;11月,扬州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投入运营;南通如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也已签约,项目占地50亩,年处置建筑垃圾20万吨。

  夏明建议,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仍是新课题,作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十三五”期间江苏应从政策层面做出更为系统和全面的扶持,促成相应政策及法规的出台。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涉及到产生、运输、处理、再利用等各个环节,其管理职能涉及城管、住建、经信、发改等多个部门,还需要多部门协作,引导形成闭合的建筑垃圾处理链条。此外,还应由政府设立垃圾资源化利用基地,将垃圾资源化利用纳入政府考核体系。